华侨大学主页 |  加入收藏 
质量管理

杜玉波:好大学重在质量特色,而非简单比拼规模数量

时间:2022-07-08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来源:澎湃新闻

“未来十五年特别是这五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攻坚期,以高等教育现代化支撑和引领国家现代化,已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党组原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表示。

6月26日,因疫情延迟的“2021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杜玉波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构建更加多元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特别强调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发展,关键是高质量。”杜玉波进一步分析,高质量主要体现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契合度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上、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上。

“我们要建设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就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体系,是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体系,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系,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体系,是体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体系,是全面对外开放的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杜玉波强调,该体系将会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两个方面,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格局性的变化,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如何构建更加多元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杜玉波谈了自己的思考,给出了八点建议:一、要完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协同育人体系;二、要夯实以机制创新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三、要打造以服务需求为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四、要健全以高素质专业化为标准的教师发展体系;五、要优化以特色发展为目标的分类办学体系;六、要构建以质量贡献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七、要畅通以合作共享为基础的教育开放体系;八、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统领的内部治理体系。

“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核心功能,历经九百余年的革故鼎新,始终未曾动摇。”杜玉波表示,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都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知识传授、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

谈及如何打造以服务需求为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他认为,学科建设要坚持有选择性的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要建设好与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群,不断强化学科高点,培育学科重点,扶持学科增长点,尤其要把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做强,把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做精,把新兴交叉融合的学科做实。

“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重在质量和特色,绝不仅仅是规模和数量上的比拼。一流大学未必都是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精而专、有特色的学校同样可以办成一流大学。世界上不乏有这种成功的典范。”杜玉波说道。

对于教师队伍建设,他提醒,要特别注意坚持“以学科为主体、以学院为主责、以学校为主导”的原则。学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引进什么样的人才,不能单凭名声和“帽子”来引进;学院要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授的作用,倾听和尊重他们的意见,担负起人才集聚的重要责任;学校主要是管师德、管结构、管政策,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既鼓励“全能冠军”,又支持“单项冠军”。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对任何一个强国而言,高等教育布局结构都有一个战略考量。”杜玉波认为,当前,我国的高校迫切需要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追求卓越,办出特色,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多元办学格局。就高校类型来说,要从“金字塔”转向“五指山”,形成梯度、对接需求。

就教育层次来说,他提出,本科教育要以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也要适量培养基础性、学术型人才。研究生教育要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培养结构从以学术学位为主向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转变。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重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杜玉波认为,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首要标准;产出一流成果,把对国家社会贡献度和国内外公认度作为重要考量;发挥一流影响,把形成的重大影响力作为最高评价;办好一流本科,把一流本科教育作为立校之基。“破五唯”关键要从实际出发,破立结合,以立促破,凸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的实际贡献,彰显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追求。

对于如何畅通以合作共享为基础的教育开放体系,杜玉波指出,我们要认清大势,保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定力,在国际高等教育坐标系中重塑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态。积极参与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雄安新区等建设中,打造教育开放合作新高地。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同有关国家和地区构建更紧密的教育共同体。要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姿态应对全球共同威胁和挑战。

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建设也同样备受关注。杜玉波认为,要一以贯之落实好、执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重在谋划和决策,履行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全面领导学校工作;校长负责重在实施和管理,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依法行使职权。在体制运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好“集体领导、科学决策、分工负责”这三个关键点。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的深层基础是文化,关键在教育。”杜玉波表示,构建更加多元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基于发展规律和执政理念的深刻认识,是应对人类发展困境的“中国方案”,深刻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也为世界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