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主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化工学院:激活一流学科建设强劲引擎,打造党建业务互融互促标杆

时间:2023-06-09作者:来源:化工学院

5月20日,化工学院党委举行2022-2023学年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评审会。全院21个党支部19个立项活动进行有序汇报,各支部联系党委委员对立项活动进行点评,并对今后立项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我们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围绕一流学科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服务师生成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和保障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陈雪琴称。

四方面努力 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化工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硕士授权点、1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和福建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且均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华盛顿协议》的“国际实质等效”。

“学院的一流学科建设总目标是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主干学科,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等支撑学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碳中和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目标,服务福建创新型省份建设,积极为国家和海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以新一轮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加强学科交叉融合,聚焦于先进碳转化技术、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绿色低碳环境、新能源化工、生物医药工程等研究方向。”化工学院院长周树锋透露。

据他介绍,为此学院将从四个方面努力,加快推进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加强国家一流专业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和福建省一流专业生物工程的内涵建设,以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作为牵引,以学术梯队形式申报并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同时注重将学科的特色与福建省产业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学科(学术)带头人(PI)负责制,按学科设立学科(学术)带头人岗位,按本科专业或主干课设立主讲教授岗位,形成较完善的学院学科建设管理体系。

二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动“三学期制”改革,修订各专业“三学期制”专业培养方案并于2023-2024学年正式实施。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打造一流金课和新工科示范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性学习、工程教育改革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开展改革研究和实践。重点跟进、支持已获立项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扶持申报国家级。加大“新工科”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力度,重点跟进、支持已有的省级和校级项目。加强工程教育改革,在全学院全面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工科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三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从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达成、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改革。“在这方面,我们特别要结合学院的专业和学科特色,比如教学过程要以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为准,要大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等。”周树锋说。

四是加强科教协同育人。把科研平台变为人才培养的平台,引导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构建学术诚信体系,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创建“校、院、系”三级学术报告制度,每学期举办“化工讲坛”和“风华讲坛”,每年举办“福建省化工、环境与生物类研究生论坛”等高端学术论坛,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挖掘学生学术潜力。协同开展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和技术培训,将科教融合形成的相关成果落实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辐射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上,推动科教协同育人。

图片1.png

学院党员教师深入古雷石化企业对接攻关项目

聚焦国家社会需求 提高科研实力服务水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重点专项“林源天然产物代谢调控与高效转化基础”项目启动会,3月18至19日在我校举行。该重点专项共设置五个课题,其中课题四“林源生物活性成分筛选、结构修饰与活性作用机制研究”由我校负责,周树锋担任课题负责人。

“该重点项目的实施,旨在为木本药材和木本食物资源生物转化、高值化利用和生物合成等提供基础理论与技术支撑,推动我国特色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周树锋说。

一直以来,化工学院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引擎,助力学科建设。学院把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作为促进科研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抓手,对人员、仪器设备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化和充实,通过组建科研团队、承接重点科研项目,使学院科研工作做大做强。

据介绍,五年来,化工学院紧密结合国家和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创新研究,成果显著,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0项;高校博士点基金博导项目,福建省重大、重点、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49项;服务地方企事业合作横向课题241项;厅级、校级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158项;累计科研经费1亿余元;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5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获授权142项;获福建省、厦门市及泉州市科学技术奖等近10项。

“特别近两年,我们新增省级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项,在研国家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签订横向科技协议160余项,10余项专利成功实施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周树锋表示。

图片2.p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林源天然产物代谢调控与高效转化基础”项目启动会与会嘉宾合影

加强党建引领 并促与业务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化工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化育”为己任,以“良工”为目标,打造“党建+思政”“党建+科创”“党建+实践”“党建+帮扶”等“党建+”系列模式,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共同成长,成效显著,学院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院所有教师党支部全部入选全国、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快学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陈雪琴表示,未来将从三个方面着手,打造党建业务互融互促标杆。

一是发挥组织优势,凝心聚力,做筑牢发展根基的指南针。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化工学院和先进碳转化技术研究院班子政治建设,围绕一流学科建设,落实“三个凝聚”:凝聚力量,守初心,谋发展;凝聚智慧,校政企、产学研;凝聚正气,风气正、求有为,彰显福建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全国全省样板支部的影响力。

二是彰显品牌优势,立德树人,做精准思政供给的加油站。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落实课程思政全覆盖,围绕“班级、宿舍、专业、品牌”四个层面,将思政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引导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专业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专业兴趣,点燃学风建设的内驱力;以赛促教促学促改促建,引领师生探索学科前沿,在科创“三大赛”争取新的业绩;深耕并夯实全国高校思政精品项目,提升“化育良工”思政品牌的影响力。

三是厚植学科优势,五力六融,做探索改革创新的压舱石。夯实“党建+ ”,并举引领力、学习力、组织力、落实力和保障力,以党建共建联动各支撑学院和研究院,在制度、思想、师生、课堂、科研、服务上实现深度融合,构建“业务融合纵向到底,工作推进横向到边”的学科建设格局;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团队建设、科研布局,推进支撑学科各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探路新工科教育落地,为一流学科建设积蓄赋能,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图片3.png

化工学院与福建永荣控股集团共建教学实践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



(编辑:张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