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主页 |  加入收藏 
质量工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质量工程 > 正文

《丝路与世界文明》教学大纲

时间:2018-05-21作者: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课

课程中文名称:丝路与世界文明

课程英文名称:The Silk Road and World’s Civilizations

隶属模块:当代世界与中国

学时学分:32/2

考核方式:读书笔记与实践考察报告

选用教材:自编讲义

大纲执笔人:吴鸿雅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全校学生

课程主要设计:该门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第1-10周为理论教学时间,主要涉及丝路理论、艺术哲学理论、艺术鉴赏理论,第11-12周两个周末,集中四天为实践考察时间,主要是画展、画作创作与实践赏析,第13周为考察汇报时间。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主要承担的教学内容

备注

王尓义

教授

丝路艺术创作与理论

实践教学


宋向红

副教授

文化哲学

丝路文艺理论与评论


佘艺玲

副教授

艺术哲学

欧美文明与评论


吴鸿雅

教授

丝路艺术理论

丝路艺术理论


 

一、教学目标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把连接中国与西方的古代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原来特指中国汉朝使者张骞等人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开辟的陆路,后来也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而且是文化交流之路。汉唐时期的沙漠驼队驮走了中原的丝绸、陶瓷、纸张,驮来了西域的佛经、琵琶、香料。中国高僧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故事,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传奇,增添了丝绸之路的浪漫色彩。中国、印度、伊朗、阿拉伯、希腊罗马文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交流融合,更新和丰富了世界文明。丝绸之路是联系世界文明的纽带,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干道,作为世界文明互鉴的见证,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东西方文化的平等对话和优势互补,人类谋求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梦想,构成了亘古常新的丝路精神。而今,不少丝路古城已变成废墟,丝路精神却历久弥新。

本课程“丝路与世界文明”,旨在弘扬丝路精神,提倡世界文明互鉴,促进当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人类谋求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梦想的实现。所涉及的艺术家不限于丝路沿线国家,而是包括世界各国艺术家,因为丝路精神拥有全人类共享的精神价值,已引起当代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关注。所选择的作品题材不限于描绘古代丝路遗迹,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注重表现丝路精神——表现世界文明互鉴的精神,尤其是表现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精神。当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曾经受惠于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今天,21世纪的世界文明在新的丝绸之路上汇聚,我们将迎接当代东西方文艺复兴伟大新纪元的早日到来。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诞生

[主要内容]对本课程核心概念进行辨析,梳理其内涵的历史演变过程。

[重点] 丝绸之路的多元性

[难点] 丝绸之路的文化艺术发展的地区不平衡

要求积极参与讨论,结合校园学习、社会生活的相关现象,乃至国际关系中有关丝绸之路的问题,展开思考。

第二章  宗教之路
[主要内容]

宗教之路的定位,及其与丝绸之路的区别与联系。梳理宗教之路的历史演进线索,了解宗教之路发展历程与主要艺术现象。

[重点]希腊艺术与中国艺术传统的共同成长

[难点]希腊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要求预先阅读中国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过程,对相关知识有相当的了解与掌握。

 

第三章  基督之路

[主要内容]

在波斯和罗马两大帝国不停的对抗中,上帝把时钟拨到了公元4世纪,那是草原民族的天下。在中国,三国归晋后中原的势力很快被来自北方草原的五胡摧毁,整个长江以北成为草原民族的牧场:五胡十六国,晋朝龟缩在南京苟延残喘,多亏谢安领导的淝水之战的胜利才避免了被灭国灭种。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蓬勃发展后陷入了政治斗争,派系林立,大主教们在关于基督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产生分裂,比如耶稣是人还是神。后来大家决定开个会讨论一下,会议决定耶稣是神人二性的,既是人也是神,任何反对这个观点的都是异端。但这个会是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开的,波斯帝国的东方基督教并没有参与。基督教诞生于中亚,最后耶稣是人还是神竟然被东方基督教的徒弟们在罗马定义了,还说不同意的都是异端邪说,真够不讲理的。基督教本来有罗马和波斯两大帝国的支持,有望成为一统欧洲和亚洲的第一宗教,但它自身的分裂破坏了大好局面,把基督教发源地的东方基督徒慢慢推出了上帝的朋友圈。

[重点] 波斯罗马传统

[难点] 神人二性

要求了解基督教的神性及其分裂。

 

第四章  变革之路

[主要内容]

一转眼300年又过去了,罗马和波斯帝国继续争夺着欧亚大陆的霸权。先是波斯占了上风,甚至攻占了罗马的基督圣地耶路撒冷,把钉死了耶稣的十字架都拉回波斯的博物馆了。受了奇耻大辱的罗马帝国知耻而后勇,在赫拉克利乌斯皇帝的带领下夺回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圣城里的犹太人被罗马斥责为叛徒,不知道是不是自此开启了基督徒对自己的老师,犹太教徒的迫害。话说你被波斯人打跑了不能保护耶路撒冷,怎么能回头把责任推到犹太人头上呢?太无耻了。
赫拉克利乌斯从波斯夺取了大片土地后,开始继续推行被罗马帝国改良过的西方基督教。这时候东方的基督徒们很郁闷,他们发明了基督教,教给了罗马,没成想现在学生们回来批评老师是异端邪说,必须重新学习西方的基督教。无论如何,对基督教而言是形势一片大好,无论是基督教还是犹太教,都承认上帝是唯一的真神。在上帝的光辉下,一片和谐。

这时候上帝的光辉照到了一个公元6世纪的叫默罕默德的阿拉伯人,他在麦加的洞窟中见到了天使和上帝的启示,记录下来后就是《古兰经》,伊斯兰教的圣经。因为波斯帝国的衰落,默罕默德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占领了大片波斯的土地,并把伊斯兰教推到了更广泛的阿拉伯世界。
伊斯兰教一开始跟犹太教和基督教是很和谐的。犹太教受到基督教的迫害,很自然的把伊斯兰教视为朋友。而伊斯兰教义中大量出现圣经的人物和故事,也很容易得到基督徒的好感。就这样,伊斯兰教在阿拉伯世界中蓬勃的发展起来了。

[重点] 理解伊斯兰教一开始跟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和谐。

[难点] 理解罗马与波斯的关系。

要求课前观看电影,阅读相关评论。

 

第五章  和睦之路

[主要内容]

公元7-8世纪的这200年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继续对罗马和波斯帝国的蚕食,在占领区允许基督教、波斯的拜火教和犹太教继续存在,阿拉伯新世界一片和谐。
占领了罗马帝国土地的阿拉伯人一度打到了中国边界,当时是唐朝的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安西都护府由大将高仙芝领兵3万跟入侵的10万穆斯林在怛逻斯大战了一场,唐军全军覆没,只有高仙芝带着少数人逃回了长安。但穆斯林战胜后并没有趁胜追击,而是撤军了,为什么呢?原来3万唐军竟然杀死了7万穆斯林军,阿拉伯人被唐军的战斗力吓坏了,惨胜后见好就收,结束了阿拉伯东扩的进程。而且,据说此次战后的唐军俘虏把造纸术带入了阿拉伯和西方世界,西方文明的知识产生和传播速度都因此大大加速了。
在战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阿拉伯人决定建一座跟他们的荣光和财富相匹配的都城。这座城市里有穆斯林从全世界各地抢来的战利品,有最好的街道、建筑和公共设施,因为从中国学会了造纸,阿拉伯人甚至把世界各地的书籍从希腊语、波斯语、印度语等翻译成阿拉伯语。这座城市对西方文明来说就是今天的纽约,所有的财富、文明和人才汇聚的地方。这个城市今天依然存在,你猜它是哪儿?你一定听说过的,它叫巴格达。没错,就是那个近20年来被战火摧残的不成样儿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真是2000年河东,2000年河西呀。

这时的罗马文明早已经没有当年的威风。在军事上,北面被欧洲的草原游牧民族欺凌,南面被阿拉伯人欺负,在两大势力的夹缝中苟延馋喘。在文化上,欧洲进入了延绵千年的黑暗中世纪,基督教牢牢的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拒绝创新的想法。阿拉伯成了欧亚文明的圣地。

[重点] 理解阿拉伯新世界的一片和谐。

[难点] 掌握阿拉伯成了欧亚文明的圣地的原因。

要求理解阿拉伯新世界的一片和谐的语境,阅读相关经典。

 

第六章  皮毛之路

[主要内容]

在丝绸之路之北,还存在一个皮毛之路。对照北亚的地理,当不难发现这条通道的存在。俄国的向远东地区扩张,其实也是沿著此一路线进行的。先来考虑一个问题:皮毛产地。皮毛在塞外,其实是较易获得的,无论是东北、漠南、西北,甚至是高原,皮毛并非是甚麼奢侈品。气候较冷的时代,边墙内的一部分山区,也能有较好的出产。但此处质问的,不是一般的皮毛,专指的是皮毛中的珍品——貂皮。貂皮的产地,对於这个皮毛之路可是至关重要的。查二十五史,「貂裘」一词:
  梁书:「滑国……普通元年,遣使献黄师子、白貂裘、波斯锦等物」条,南史同;
  魏书:「高昌……於后十余遣使,献珠像、白黑貂裘、名马、盐枕等」条,北史同;
  共两条述及产地。

查二十五史,「貂皮」一词:
  后汉书:「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率众向化,诣阙朝贡,献奴婢牛马及弓虎豹貂皮。」(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乌桓(P.2979)
三国志:「辽东郡言肃慎国遣使重译入贡,献其国弓三十张,长三尺五寸,楛矢长一尺八寸,石弩三百枚,皮骨铁杂铠二十领,貂皮四百枚。」(魏书四/三少帝纪/陈留王奂(P.147))
  三国志:「得达句骊,……,贡貂皮千枚,鶡鸡皮十具。」(吴书二/吴主传(P.1115)「是岁,权向合肥新城,遣将军全琮征六安,皆不克还。」句后夹注吴国遣史往辽东事)
  晋书:「魏景元末,来贡楛矢、石砮、弓甲、貂皮之属」(列传第六十七/四夷/东夷/肃慎氏(P.2534))
  魏书:「失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路出和龙北千余里,入契丹国,又北行十日至啜水,又北行三日有盖水,又北行三日有犊了山,其山高大,周回三百余里,又北行三日有大水名屈利,又北行三日至刃水,又北行五日到其国。……亦多貂皮。」(列传第八十八/失韦(P.2221),北史同,唯「失韦」作「室韦」)
  魏书:「弥俄突寻与蠕蠕主伏图战於蒲类海北,为伏图所败,西走三百余里。伏图次於伊吾北山。先是,高昌王麴嘉表求内徙,世宗遣孟威迎之,至伊吾,蠕蠕见威军,怖而遁走。弥俄突闻其离骇,追击大破之,杀伏图於蒲类海北,割其发,送於孟威。又遣使献龙马五匹、金银貂皮及诸方物,诏东城子于亮报之,诏东城子于亮报之,赐乐器一部,乐工八十人,赤紬十匹,杂彩六十匹。」(列传第九十一/高车(P.2307),北史同)
  南齐书:「芮芮主频遣使贡献貂皮杂物。」(列传第四十/芮芮虏(P.1023),「芮芮」即「蠕蠕」)
  旧唐书:「乌罗浑国,盖后魏之乌洛侯也,今亦谓之乌罗护,其国在京师东北六千三百里。东与靺鞨,西与突厥,南与契丹,北与乌丸接。风俗与靺鞨同。贞观六年,其君长遣使献貂皮焉。」(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北狄/乌罗浑(P.5364))
     新唐书:「乃诏碛南鷿鹈泉之阳置过邮六十八所,具羣马、湩、肉待使客,岁内貂皮为赋」(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上/回鹘上(P.6111))
  新唐书:「以黠戛斯所献白貂皮、玉指环往赐。」(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宪宗十八女/定安公主 贵乡公主)
  新唐书:「流鬼去京师万五千里,直黑水靺鞨东北,少海之北,三面皆阻海,其北莫知所穷。……贞观十四年,其王遣子可也余莫貂皮更三译来朝,授骑都尉,遣之。」(列传第一百四十五/东夷/流鬼(P.6209))
  辽史:「兀惹乌昭度以地远,乞岁时免进鹰、马、貂皮」(本纪第十三/ 圣宗四/ 统和十五年,「兀惹乌昭度」一作「兀惹乌昭庆」)
  辽史:「命东北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奴里、铁骊等五部岁贡貂皮六万五千」(本纪第十六/圣宗七/开泰七年(P.183))
  元史:「辽阳、武平等处饥,除今年租赋及岁课貂皮。」(本纪第十五/世祖十二/至元二十五年(P.307))
  明史:「其使臣及境内回回寻贡马三千五百余匹及貂皮诸物,诏赐钞三万二千锭、绮百、帛一千。」(列传第二百十七/西域一/哈密衞(P.8511))
  共十五条述及产地。
  另,南齐书缺页处「建武三年」后校注引《建康实录南齐高丽传》「国有银山,采为货,并人参貂皮。」(列传第三十九/东南夷/高丽(P.1009))亦述及一产地。
  不妨略作分析。上古时代,貂皮的记录只见於东北,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中,皆是来自乌桓、肃慎、句骊(即高句丽)。
   而到了后魏,则有两处,一是失韦(室韦),一高车。前者位於东北甚远地,后者则处於西北甚远地。这显然比上古时代记述,距离貂皮的原产地更近了一些。高车国恐为诸位读者所熟知,但「室韦」之地怕很多人陌生,故在上引文字中特列出了关於方位、行程的文字。
  与后魏相近的记述是新唐书,亦是西北、东北两方皆有貂皮的记录。需要对照的就是旧唐书的记载了。

旧唐书之「乌罗浑」是「乌洛侯/乌罗护」的别称。但查后魏之「乌洛侯」,并无有关貂皮的记载,并兼「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於乌洛侯国西北。自后南迁,其地隔远。」(魏书/志/卷一百八之一 礼志四之一第十/祭祀上(P.2734))一条,有理由认为魏书的记载更为可靠。
  「太宗时,北狄能自通者,又有乌罗浑,或曰乌洛侯,曰乌罗护,直京师东北六千里而赢,东靺鞨,西突厥,南契丹,北乌丸,大抵风俗皆靺鞨也。乌丸或曰古丸。」(新唐书/列传/卷二百一十七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下/回鹘下(P.6129))
  新唐书此条,与旧唐书所载可对照看,而新唐书对貂皮的记录,「流鬼」去都「万五千里」而供貂皮,怕这才接近是貂皮的原产地。新唐书编纂,较旧唐书更严谨,钩辑多为后人称道,有理由认为新唐书的一些说法更合理。则此地当是现今外兴安岭,甚至更远的地方了。而后世的貂皮主产地,该地也是很有名的。古今对照,则貂皮的原产地问题,也是到了唐代才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辽史中的「兀惹乌昭度(庆)」,在其他各史与本史中,未论及位处何地。唯「女直遣使献所获乌昭庆妻子。」(辽史/本纪/卷十四 本纪第十四/圣宗五/统和二十二年(P.159))条,论及了其地当与女直近。更兼前引献貂皮一节,连辽朝都觉得其地远,可见当也与新唐书的「流鬼」之地相近,可能亦是貂皮原产地之一。
  显然,中古时代,貂皮贸易要较上古时代多了一条通道,即西北。如前文所述,皮毛之路和丝绸之路,其实有著极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丝绸之路的西北段,两者很可能因为特殊的原因而有一重合。
  而元史与明史,各自讲述了东北与西北两个方向的貂皮进贡点,但痕迹不清,也就无从分析了。其中元史提到的地点,不大让人放心,若那几处即为原产地,则以元的疆域,当是很多地方皆有貂皮出产,或者也在表明元代是一个极冷的年代吧。
  由此,大致地就能推断皮毛之路的痕迹。
  这条极少被人提起的贸易路线,当是从貂皮的原产地——外兴安岭、堪察加、楚科奇等处,或者是沿海南下,到达东北、高丽一带,从而是直接与丝绸之路重合;或者是沿北亚众多的河流西行、南行,到达蒙古高原一带,再经高原诸族转运,进而与丝绸之路的西北段相衔接。当然,还可能有一条与丝绸之路相平行的路线,即经新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的森林道路而继续西进,最南端恐怕是要经过阿尔泰一带,直接进入中亚,再转运到其他地方的。
  由此,并不难得出一个判断,因为北方气候寒冷,貂皮当一直都是很抢手的奢侈品。所以在北亚的诸政权,应该都会为了控制貂皮而不断发生冲突。这可能是北亚地区政权更迭的一大动力。

伊斯兰教开始向草原部落传播,物质奖励仍然是手段之一。皮毛贸易开始盛行,在这些草原,皮毛甚至可以当作货币来流通(不同地域的需求决定了流通的物品)。阿拉伯向北通往干草原及森林地带的路,被称为“皮毛之路”,靠近草原的城镇尽享贸易的财富。而草原上的可萨部落皈依的并不是伊斯兰和基督教,而是犹太教,此处可能早就有犹太社群,或者是犹太商人的频繁接触,导致信仰的倾斜。令人最意想不到的是,北欧人都会商业机遇所诱惑,跨越了3000英里的距离,来到黑海、里海等水域,而他们的后人留在此成为了俄罗斯人的祖先,罗斯人。他们进行交易的货物中,最重要的就是奴隶。
   [重点] 皮毛之路文化独特的异质性,及其产生的文化社会语境。

[难点] 皮毛之路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协商。

要求:课前观摩皮毛之路相关视频。

 

第七章  奴隶之路

[主要内容]

北欧人开启了奴隶贸易,奴隶的来源不只来自北方,还有撒哈拉以南,以及突厥人。这个时期(11、12世纪)奴隶现象司空见惯,甚至很多作家都写了大量的贩奴指南,奴隶中斯拉夫人占据了大多数。而贩卖的男性白人奴隶通常会被阉割,这被认为我是可以净化和改变斯拉夫人的头脑。

此时,全球形成了很多奴隶交易中心,很多市场除了贩卖货物也贩卖着奴隶,威尼斯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奴隶贸易繁荣起来的城市。到了10世纪末,罗斯人在侵略了可萨人的领土之后,成为了西部草原上的主要势力,罗斯人和周围游牧部落也有着很多冲突。但是与此同时,在度过了三百年的稳定富足之后,伊斯兰世界出现了一系列混乱。

此消彼长,伊斯兰衰落的现象导致了拜占庭的重新崛起,大量资产资金从巴格达向君士坦丁堡转移,陆上通道也在向海上通道转移,亚历山大港重新崛起。所有关键的繁荣都在于贸易渠道,对于商人来讲控制一些地点只是在宗教和政治意义上大,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无关痛痒,问题的关键只是倒卖奢侈品而赚更多的钱。各种突厥部落也在崛起,塞尔柱人进入巴格达,小亚细亚的突厥人威胁着君士坦丁堡,也威胁着埃及的什叶派法蒂玛帝国。于是,拜占庭向罗马求援,十字军东征开始了。

[重点] 了解北欧人开启的奴隶贸易。

[难点] 理解十字军东征的原因。

要求:简要了解当时奴隶的现实境遇及其原因

 

第八章  天堂之路

[主要内容]

十字局东征是场宗教战争,但同样也是通往财富和权力的跳板。其中就伴随着意大利诸城邦在东地中海地区贸易所展开的争斗(热那亚人、比萨人、威尼斯人),其中精打细算的威尼斯人还提供给军队贷款,以抽取丰厚的利息以及战后的回报。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信仰之上的年代,但宗教信仰必须依托经济基础和财政实力,这是一场精神信仰和物质追求融合的战争。利益的纠纷,导致十字军在后续的东征中也将矛头对准了拜占庭。萨拉丁的崛起导致西方世界三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英国查理一世、法兰西腓力二世、德国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巴巴罗萨)开始准备下一次的东征,但在途中又因为各种矛盾和利益,转向攻打了拜占庭(主要是威尼斯人)。于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基督教王国陷落了,“没有什么能阻挡欧洲人追求自己的欲望,没什么能阻止他们直取世界的财富和权力中心”。在攻打埃及落败后,十字军面临的是另一波强大的敌人——蒙古人。

[重点] 理解十字局东征是场宗教战争。

[难点] 理解十字局东征是财富和权力的竞争

要求了解十字军战争中给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其发展,建立跨文化比较视野。

 

第九章  铁蹄之路

[主要内容]

在阿拉伯以及中亚的国家出现内乱之际,蒙古趁虚而入,控制了丝绸之路,也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和思想,并将之复制、运用到千里之外的战场上。蒙古铁军所向披靡,一路攻打到了匈牙利,西欧眼看就要唾手可得之际,蒙古大可汗窝阔台突然去世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又出现了,大军吸进的步伐暂时停滞了),给了对手关键的喘息之机。

虽然如此,但当蒙古人征服完中国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西方,先是巴格达,然后又剑指欧洲。不过阻挡蒙古人前进的并不是基督徒们,而是来自北非的草原游牧民族后裔,中世纪的战役将在两个游牧民族之间打响了。蒙古人的首次大败就是来自于埃及的马穆鲁克人,而且蒙古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庞大的帝国被划分为四个部分。马穆鲁克人和欧洲人分别于其中的两支达成了同盟的协议,但欧洲的各自为政导致联盟不了了之,马穆鲁克人夺下了地中海东岸的大量城市。虽然之后蒙古人终于打败了马穆鲁克人,但是基督圣城其实早已永不复存,在基督王国最重要的城市建立殖民的企图最终以失败告终。

[重点] 理解蒙古人虽然打败了马穆鲁克人,但是基督圣城其实早已永不复存,在基督王国最重要的城市建立殖民的企图最终以失败告终。

[难点] 蒙古对丝绸之路的控制。

要求阅读铁蹄之路的艺术作品,比较其创作环境与写作主题、题材、风格上的差异。

 

第十章  重生之路

[主要内容]

威尼斯和热那亚的繁荣,归功于他们的真知灼见,他们看到了顾客的需求,以及那些来自欧洲其他城市贸易商的需求”,由于埃及和圣地的贸易环境动荡不安,于是黑海迅速升级为最重要的贸易区,这也得益于蒙古对黑海区域的低关税政策,这显示了蒙古人的商业智慧。蒙古人还通过弱化被征服部落的自我认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在宗教信仰方面却非常宽松。正如穆斯林在7世纪征服世界一样,蒙古人也在13世纪取得了同样的成就,关税、贡物、资金从各个角落流向蒙古。不仅如此,文化、饮食、习俗上,其他的确也受到了蒙古的冲击。传教士、商人也开始踏上了东方的土地,带回了大量关于异域他国的故事。中国的商船也在世界贸易舞台上活跃着,广州在那时成为了重要的商业中心,银子也成为了欧亚大陆的唯一使用的货币。不过,蒙古人的到来,造成的更为极端的影响是疾病,因为草原这样的干旱和半干旱的生态环境极其利于瘟疫的传播。连接欧洲和亚洲的贸易通道如今却变成了传播黑死病的死亡之路。瘟疫带来了恐怖景象,但它也成为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的催化剂。劳动力变得十分抢手,城市雇员的工资出现了巨幅上涨。瘟疫带来的人口变化还影响到了消费模式,导致年轻一代愿意花钱追赶时尚,刺激了欧洲的纺织品工业发展,欧洲甚至开始转进口为出口。由于欧洲北部和南部的经济与社会结构都不同,因此此次瘟疫过后的转型变革节奏也颇为不同,黑死病带来的转型为欧洲西北部的发展奠定了长期的基础。

此时中国的朝代更替到了明朝,中亚也被帖木儿占据,15世纪出现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市场过度饱和、货币持续贬值、支付平衡扭曲。而气候的变化又加剧了局势的变糟,15世纪40年代,这是一个停滞、困苦、奋力求生的时期。奥斯曼帝国摧毁了拜占庭帝国,西方基督世界陷入了悲痛之中,人们纷纷认为世界末日将要来临,而一些想绕过伊斯兰世界前往远东的人们,却在无意之间打开了世界的另一块土地——哥伦布。突然间,他们发现欧洲大陆不再是终点,不再是丝绸之路的末端,它将成为整个世界的中心。

[重点] 黑死病带来的转型为欧洲西北部的发展奠定了长期的基础

[难点] 西方基督世界发现欧洲大陆不再是终点,不再是丝绸之路的末端,哥伦布它将成为整个世界的中心。

要求阅读重生之路的艺术作品,比较其创作环境与写作主题、题材、风格上的差异。

 

第十一章  黄金之路

[主要内容]

对黄金的探索带来了大航海时代,这个时代是葡萄牙与西班牙引领的,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已经被挤出了黄金贸易圈(热那亚、威尼斯等的衰落过程未提及)。在开辟新航路中在大西洋东岸发现的诸多群岛,为葡萄牙人提供了探险基地和停泊港口,15世纪初,葡萄牙开始计划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以便延伸触角控制重要航道。而此时非洲奴隶贸易在15世纪进入爆发期,这是一桩非常赚钱的买卖,财富与奴役是形影不离,后来发现新大陆的劳动力紧张又加剧了这一现象。哥伦布虽然最初在探索新航路的路上没有发现太多财富,但是后来在委内瑞拉附近发现的大量宝石珍珠,终于引起了欧洲的注意。欧洲人开始在美洲进行了残暴的掠夺,形成了新的贸易网络,货物价值上很快就超过了亚洲商业通道。欧洲的新财富还促使知识分子、科学家为资金和赞助相互竞争,人们重振信息,想找回过去辉煌的时代,不过这个时期所谓的文艺复兴其实根本不算复兴,而是一次新生(新一代的艺术家、作家等都是来自法兰西、日耳曼、奥地利、西班牙等,已经与雅典和古希腊世界没有任何关系了),欧洲首次成为世界的中心。

[重点] 理解这个时期所谓的文艺复兴其实根本不算复兴,而是一次新生。

[难点] 了解黄金贸易圈及其文化。

要求阅读黄金之路的艺术作品,比较其创作环境与写作主题、题材、风格上的差异。

 

三、教学进度

课程主要设计:该门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第1-10周为理论教学时间,主要涉及丝路理论、艺术哲学理论、艺术鉴赏理论,第11周周末,集中两天为实践考察时间,主要是画展、画作创作与实践赏析,第12周为考察汇报时间。第13周为读书报告缴交时间。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授课老师

1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诞生

2

吴鸿雅

2

第二章 宗教之路

2

吴鸿雅

3

第三章 基督之路

2

吴鸿雅

4

第四章 变革之路

2

吴鸿雅

5

第五章 和睦之路

2

宋向红

6

第六章 皮毛之路

2

宋向红

7

第七章 奴隶之路

2

佘艺玲

8

第八章 天堂之路

2

佘艺玲

9

第九章 铁蹄之路

2

吴鸿雅

10

第十章 重生之路

2

吴鸿雅

11集中周末时间

实践考察

12

王尓义

12

考察报告

2

王尓义

13

缴交读书报告

2

吴鸿雅

 

 

四、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授课过程中主要采取分区域讲解,先介绍整体的发展概况,然后选取该区域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影视、音乐的教学以学生课堂研讨为主,教师引导和点评。

2.适时邀请艺术家、学者、专家进课堂,与学生深度交流。

3发扬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当下受广泛关注的话题带动课堂,进行研讨。鼓励学生自制课件,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4. 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及时沟通互动,给学生课后答疑。

 

五、考核方式

读书笔记及调研报告。

 

六、成绩评定方法

读书笔记及调研报告各50%

 

七、主要参考书:

1.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 Peter FrankopanThe Silk Roads: A New History of the World.

3. 丹纳、傅雷:《艺术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