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主页 |  加入收藏 
质量工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质量工程 > 正文

《舞动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8-05-21作者: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通识选修课

课程名称:

舞动与心理健康

学时/学分:

32/2

英文名称:

考核方式:

主题舞动:编辑并表达

选用教材:

弗兰·丽芙,舞蹈动作治疗—疗愈的艺术

大纲执笔人:

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先修课程:

生命关怀与心理健康

大纲审核人:

赵冰洁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舞动(舞蹈/动作治疗),是一种以动作的过程作为媒介特殊的心理治疗方式,即运用舞蹈活动过程或即兴动作促进个体情绪、情感、身体、心灵、认知和人际等层面的整合,既可以治疗身心方面的障碍,也可以增强个人意识,改善人们的心智。舞作为一种非言语沟通方式,它满足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作为一种直接的表达和沟通方式,它可以接触到那些难以抵达的内心深处。

与传统的心理治疗及心理健康手段相比,舞动有着其独特之处,强调情绪和身体的相互连接性以及创造力,以促进心理的健康。在身体层面上,舞动帮助人们加强肢体的协调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在情感层面上,舞动帮助人们变得更愉悦和自信,并且赋予人治疗方法与工具宣泄,通过语言所不能或不足够表达的各种情绪,如愤怒,失望等;在精神层面上,舞动能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动力和记忆力。当传统的心理治疗途径难以用语言方式接近和治疗病人时,舞动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不仅和传统心理治疗是相辅相成,且帮助人们充分调动自身的潜力,避免了因为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舞动(治疗)的应用领域较为宽泛,如:调理情绪、引导行为、改善关系、调理身体机能、心理辅导、临床效用、培训应用等。对象涵盖各年龄层及人群。形式有治疗、干预、疾病预防等。本课程作为通识选修课中的心理能力拓展课程,它的开设紧密围绕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觉知和自我接纳发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舞动理论讲授、实践体验、动作练习、即兴创作等方式,让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舞动的定义、历史发展、基本理论、方法、程序以及经验身体的不同姿态对个体情绪的影响,创造性地使用身体动作,对身心灵的协调发展,自我成长起到作用。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丰富大学生促进个体心理自我关怀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探索自身、认识自我,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在不同治疗情境下需转换不同的角色、动作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擅长运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提高动作觉察力,了解自己的动作库、劣势和长处以及自己的动作是如何影响他人的。运用学到的舞动知识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健康发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32学时,本课程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肢体语言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拓展、自我疗愈和自我超越及对人群领域的舞动进行个案分析、舞动方案设计、课程展示、分享;掌握并运用 舞动的方法、技术、基本程序等;培养身心健康快乐向上的人才,并将舞动运用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难点是如何在传统文化下的中国大学生,比较羞于展示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在公开场合,而在舞动过程中,又必须进行,操作训练,和分享,为了达成让每个大学生积极参与投注,并且乐于分享,在课堂设计的循序渐进上来进用语上等细节方面都要十分的精当,真正的实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这是创造性的过程,也是检验舞动学习效果的最好途径。重点章节是第、八、 章。难点章节是五、六、七、十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舞动与心理健康》教学以案动作练习心理剧和戏剧的角色扮演法为主,在教学中开展经验和经历的体验式几个体感受的分享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结合实践操作。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实践

指导自学

小计

1

舞动的概念发展

1

1

2

舞动的内涵

1

1

3

舞动的构成要素程序

1

1

4

舞动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

1

1

5

舞动的理论基础—拉班动作分析理论

1

1

6

舞动的方法—切斯技法(玛丽安.切斯)

1

1

7

舞动的方法—真实动作(玛丽。怀特豪斯)

1

1

8

舞动的方法—舞蹈/动作/言语治疗(布兰奇.埃文)

1

1

9

舞动的方法—心理动能治疗(莉莉安艾斯本纳克)

1

1

10

舞动的方法—直觉性动作过程(艾尔玛.霍金斯)

1

1

11

儿童与青少年看见方式核心原则和身体感官的概念

2

12

儿童青少年舞动与心理健康(上)

2

13

儿童青少年舞动与心理健康(下)

1

1

14

舞动与创造 练习与考试

1

3

合计

10

22

32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庞佳,特殊儿童舞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2.李微笑,舞动的缘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3.弗兰·丽芙,舞蹈动作治疗——疗愈的艺术[M],艺派国际出版公司,2014年6月第1版

4.张素琴 刘建,舞动身体语言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5.董奇 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4年6月第2 版

5、《舞动治疗》,(英)米克姆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6《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李宗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形式:实践考核。

 

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体现发展性,动态性评价原则,强调过程性评价。

评分标准: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三、教学内容纲要

《舞动》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2课时)

舞动的概念、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舞动的概念

2、熟悉舞动的发展概况

3、熟悉舞动的早期发展

4、舞动体验——镜像

二、教学内容

1、舞动的概念

2、舞动在中国的发展

3、舞动就业前景

4、舞动的发展概况 、影响性的人物

5、舞动的早期发展

6、舞动体验——镜像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二章 2课时)

舞动的内涵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探究舞动的内涵,来辨析“舞蹈”和“动作”这两个核心概念。虽然这两个词在舞蹈治疗实践中发挥着相似的功能,但它们实质上都关涉了身体动作构建的认识论、隐喻论等问题。

1、掌握舞蹈、动作概念

2、了解艺术创造与动作隐喻的表达

3、熟练掌握动作移情当中的镜面反射和共情两个方面

4、舞动理论的身心合一概念与中医理论提出的“形神合一”论不谋而合。通过对两者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关系异同。

二、教学内容

1、艺术创造与动作隐喻的表达

2、动觉移情与治疗关系的建立

3、身心合一与感觉情绪的释放

4、舞动体验——极慢动作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三章 2课时)

舞动的构成要素、程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舞动的构成要素

2、熟悉舞动的程序

二、教学内容

1、舞动师

2、舞动的对象

3、舞动的媒介

4、舞动的关系

5、舞动的程序

收集资料、初期评估、制订治疗计划、实施治疗计划和中期评估、继续治疗末期评估和终结治疗。

6、舞动体验——让身体学会说“不”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四章 2课时)

舞动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过去和现在的舞动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是舞蹈艺术、拉班动作分析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且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呈上升趋势。因此,让给学生系统梳理、归纳舞动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进而课后深入了解。达到引导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1、心理动力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荣格的人格发展观、客体关系理论、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理论

2、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此时此刻、整体论和场论、图形形成过程理论、接触、能量

3、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

攻击性驱力、自卑情结、社会兴趣

4、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

5、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操作反射原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理论、贝克的认知行为理论

6、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7、中医心理学理论

8、舞动体验——结合绘画形式的空间探索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五章 2课时)

舞动的理论基础——拉班动作分析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拉班动作分析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基础之上多学科综合集成的系统产物,它融物理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语言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形成了世界范围公认的人体动作科学理论,从而为构建舞动理论体系提供了跨越舞蹈学科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是如今舞动界关注、借鉴、实践最多的理论之一。因此,学生对于它的了解和掌握是极为重要的。

主要掌握拉班动作分析理论的两个核心部分。

二、教学内容

1、 “力效”学说

空间、重量、时间、流畅度四项动作元素以及每个元素所包含的两极。

八种基本效力组合样式

2、“球体空间”理论

人体运动在两种“三个平面”上展开:一是高、中、低的平面,另一是“门”平面、“桌”平面、“轮”平面。

人体运动中的27个点之间的球体空间运动。

3、拉班动作分析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形”与“力效”技术的融合原理

芭特尼芙原理

凯斯滕伯格动作分析理论

8、舞动体验——用身体探索空间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六章 2课时)

舞动的方法——切斯技法(玛丽安·切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代舞动师玛丽安·切斯等人本能地、直觉地理解具身体验对改变人类意识的价值。他们都创造了独特的舞动方法,这些方法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传统、个性气质、所受舞蹈训练的类型,对创造性过程的观点、对健康和情绪扰动的理解,以及所选择的工作人群。因此对舞动方法的了解对学生开展舞动活动极其重要。

掌握切斯技法的理论

熟悉切斯技法的治疗过程

二、教学内容

1、切斯个人介绍——从舞蹈到舞动

2、切斯最基本的理论假设——舞蹈即沟通

3、切斯技法的理论框架——运用动作建立关系、舞蹈即沟通

4、工作要点——身体行动、象征性、由动作建立治疗关系、团体活动中的节奏性

5、切斯技法的治疗过程——热身、主题发展、结束

6、共情反映——搜集来访者的信息、与治疗师产生连接、发展出共同感(个体、团体)

7、舞动体验——移情与反移情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七章 2课时)

舞动的方法——真实动作(玛丽·怀特豪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玛丽·怀特豪斯是美国西海岸进行舞动的实践、教学的重要先驱者。

掌握真实动作的概述、理论

熟悉真实动作的治疗过程

二、教学内容

1、玛丽·怀特豪斯个人介绍——从舞蹈到舞动

2、真实动作概述——动作者、见证人、内在见证人

3、真实动作的关键——内在倾听

4、真实动作基本形式

5、真实动作的治疗过程——初始热身、真实动作、静默实践、分享时间

6、真实动作的临床应用和干预

7、舞动体验——联结(连接)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八章 2课时)

舞动的方法——舞蹈/动作/言语治疗(布兰奇·埃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布兰奇·埃文发展出的舞动方法被称为舞蹈/动作/言语治疗,是一种主要将舞蹈作为投射技巧的干预方法。

掌握舞蹈/动作/言语治疗的理论

熟悉舞蹈/动作/言语治疗的治疗过程

二、教学内容

1、布兰奇·埃文个人介绍——舞蹈生涯、从舞蹈到舞动

2、工作人群

3、理论与实务。重点——心理-生理、动起来、即兴舞动、功能性技法、创造性舞蹈、家庭作业

4、治疗中的语言

5、舞动体验——联结(分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九章 2课时)

舞动的方法——心理动能舞动(莉莉安·艾斯本纳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莉莉安·艾斯本纳克推崇的主张——阿德勒的精神分析理论

2、掌握莉莉安·艾斯本纳克另一个理论源泉——洛温的身心理论

二、教学内容

1、莉莉安·艾斯本纳克的个人介绍——从舞蹈到舞动

2、理论框架

3、动作测试

——动态驱力的程度(能量)

——动态驱力的控制(节奏、时间感)

——身体的协调性(身体觉察和移动)

——耐力(注意力的持续性、对沮丧的容忍度)

——身体自信(勇气、勉强)

——身体意象(自我概念)

——情绪状态

4、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重构)

第二阶段(即兴、整合)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十章 2课时)

舞动的方法——直觉性动作过程(艾尔玛·霍金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直觉性动作过程

掌握舞动主要方法的比较

二、教学内容

1、艾尔玛·霍金斯的个人介绍——从舞蹈到舞动

2、动作隐喻

3、基本动作过程概述

4、直觉性过程

——感官感受

——感觉

——想象

——改变

——成型

5、舞动主要方法的比较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十一章 2课时)

儿童青少年舞动

——看见的方式核心原则和身体感官的概念、

2-8、9-16 个月的婴儿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看见的方式核心原则和身体感官的概念

2、熟悉2-8、9-16个月的婴儿的身体记忆和依恋

二、教学内容

1、看见的方式核心原则和身体感官的概念

2、具身反移情自我观察方法

3、身体感官

4、理解在婴儿期动作和情感发展中身体协调的作用

5、个人童年同儿童发展的体验关联

6、学习如何使用互动行为记录表(IBL)

7、舞动体验

——探索身体感官的概念和早期童年身体记忆和依恋

——视频、图片的分析

——伙伴间和团体中的体验、分享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十二章 2课时)

儿童与青少年舞动(上)

——运动中的身体、17-28、29-36个月的幼儿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身心平衡技法原则影响运动和动作发展序列、拉班动作分析。

2、熟悉17-28、29-36个月的婴儿的身体记忆和运动规律

二、教学内容

1、运动中的身体概念

2、婴儿心理健康,重点在依恋理论和神经系统科学的研究

3、拉班动作分析非言语观察和探索入门

4、身心平衡技法原则影响的运动和动作发展序列

5、学习使用行为描述工作表(BDW)

6、舞动体验

——通过身心平衡技法学习拉班动作分析的动作特质,情感、设交的,动作和运动发展。 ——视频、图片的分析

——伙伴间和团体中的体验、分享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十三章 2课时)

儿童青少年舞动(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强调抱持的概念

2、熟悉3-4、4-5岁幼儿的身体记忆和依恋

3、了解舞动在特殊需要人群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看见的方式原则和舞动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2、舞动来加强孩子的自我表达

3、拉班动作分析非质地的探索、非语言观察

4、设计一个治疗周期的元素

5、学习使用日常笔记表格(BDW)

6、舞动体验

——运用看见的方式治疗过程中的早期童年原则,从健康到治疗干预,通过创造具身的抱持环境。

——视频、图片的分析

——伙伴间和团体中的体验、分享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体验、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十四章 期末复习考试内容 练习与考试并重4学时

——针对具体情绪情境专题设计舞动和音乐选择,并表达。

——针对减压人群进行团体舞动体验环节设计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讲授、体验、分享等教学形式。

教学工作团队介绍:

赵冰洁:1961年生,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应用心理学硕士师生导师,中国心理协会临床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注册督导师,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大学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30多年,累计个案咨询上万小时、团体治疗上千小时,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余部,在《心理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参与多个跨国心理学研究项目

李小新1985年生,女,工作于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格心理学博士;职称为讲师;研究方向:人格与心理咨询;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在一、二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几篇;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成长小组工作;接受过专业的连续的培训,如心理剧、欧文亚龙团体、家庭治疗等相关培训;先后承担过《生命关怀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

王海荣1973年生,女,工作于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职称为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包括个体与团体。接受过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多次培训,如心理剧、本体治疗等。先后承担过《生命关怀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先后带领过存在主义团体、人际关系团体,与赵冰洁教授一起带领舞动治疗团体等多个团体辅导与咨询。论文公开发表十几篇。